时间:2012-9-5 来源:《浙江日报》14版
9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经信委和省统计局发布《2011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并通报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一、2011年浙江能源状况
(一)能源生产与供应
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354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下降9.1%。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636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6%。全省一次能源自产率为3.4%(当量值)。
1.一次能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共调入和进口煤炭14889万吨,比上年增长6.5%。调入和进口原油2942万吨,比上年增长4.1%。调入天然气43.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5.8%,净增加供应量11.4亿立方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基本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
核能与水能:全省核电装机容量43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5%;年发电量286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10.3%。水电装机容量663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机组),比上年增长0.3%,年发电量126亿千瓦时,比上年降低34.7%。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30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年发电量29.5亿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8%。
风能:全省建成投产风力发电装机容量3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3%。风力发电量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1%。
太阳能:全省建成投产光伏利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3.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5%。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
生物质能:全省已建成生物质(秸秆)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5.1万千瓦,年发电量2.58亿千瓦时,供热量85.1万吉焦。全省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能中,秸秆和薪柴消费分别折合标准煤48.2和100.7万吨。全省年产沼气1.77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2.7万吨。
2.二次能源
电力生产: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60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0%。其中,6000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发电量27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8%;火电机组发电量23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5%。省统调最高负荷50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4%。全年从外省净调入电量33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4%。
热电联产:全省供热机组装机容量560万千瓦。地方热电联产企业装机容量405万千瓦,年发电量 166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3.5%;年集中供热量 3.3亿吉焦,比上年增长3.1%。
城镇生活垃圾(污泥)焚烧发电、供热:全省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5.3万千瓦,比上年增加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8.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9亿千瓦时,实际供热量241万吉焦。污泥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9倍,年发电量约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2倍,实际供热量232万吉焦。
原油加工生产:全省加工原油2938万吨,比上年增长3.7%。生产各类成品油及石油制品3182万吨,比上年增长7.3%。
(二)能源消费
2011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78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其中,煤炭消费14776万吨,比上年增长5.9%;石油及制品消费2708万吨,比上年增长7.5%;天然气消费43.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5.8%;电力消费31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水、核、风电消费448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7.7%。
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占60.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石油占22.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天然气占2.8%,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水、核、风电占7.5%,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其他能源品种占6.4%,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占2.1%,消费382万吨标准煤;第二产业占72.2%,消费12874万吨标准煤;第三产业占15.6%,消费2779万吨标准煤;生活用能占10.1%,消费1792万吨标准煤。
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占0.6%,消费19亿千瓦时;第二产业占77.9%,消费2427亿千瓦时;第三产业占10.2%,消费318亿千瓦时;生活用电占11.3%,消费353亿千瓦时。
全省2441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消费能源7289万吨标准煤,占工业用能的58.3%。共用电1101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的46.2%。
二、2011年浙江能源利用状况
(一)单位GDP能耗(电耗)水平
全省万元GDP能耗0.59吨标准煤(按2010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下降3.1%。万元GDP能耗水平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7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8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0%,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9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2%。万元GDP电耗1031千瓦时,比上年上升1.3%。
(二)能源利用效率
据初步测算,全省能源利用效率40.2%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终端能源利用效率58.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中间环节能源利用效率69.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能源输配效率97.7%。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3,比上年下降0.07。其中,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16,比上年下降0.02,石油及制品消费弹性系数为0.83,比上年上升0.08。
(四)能源经济效益
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GDP17.0元(按2010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上升3.2%。其中,第一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 36.9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12.1元,比上年上升4.1%,工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11.1元,比上年上升5.1%;第三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47.5元,比上年上升0.2%。每千瓦时电力产出GDP9.7元,比上年下降1.3%。
(五)人均能源消费水平
全省人均能源消费3.3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3%。其中,人均生活用能328千克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人均用电5705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人均生活用电645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2%。
(六)各市单位GDP能耗水平
杭州、温州、湖州、绍兴、舟山、台州6个市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的目标。宁波、嘉兴、金华、衢州4个市完成了年度目标。
(七)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平
全省2441家重点用能单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4%,降幅高于全省规上工业用能单位0.6个百分点。
(八)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水平
全省重点监测的32种高耗能产品中,11种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上年上升,21种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14种产品的单位能耗处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炼油综合能耗位居国内中石化同类型装置第一,电解铝可比交流电耗位居国内第一,乙烯综合能耗位居国内第二,吨钢可比综合能耗位居国内前三。
三、2011年主要节能措施
2011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全省上下把节能降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强化节能目标考核。根据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节能目标,制定了“十二五”各地市差异化节能目标和2011年度节能目标,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市、县(市、区),逐级签订节能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将节能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对各地市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约谈完成节能目标相对落后的县(市、区)领导干部。按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对各地市给予奖励或处罚。
(二)有序推进能源“双控”工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按照“控制总量、减少排放、强化责任、建立机制、夯实基础、倒逼转型”的要求,全面推进能耗“双控”工作,研究制订了一套能源“双控”目标分解方法,建立了分级考核的“双控”目标责任制度,完善了浙江省能耗考核统计办法和浙江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通过强化节能倒逼机制,加大“控新汰劣”力度,增加了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调控能力。
(三)运用法规、政策和经济手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颁布实施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制定了《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一批配套规范性文件,修改和制订了16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立完善了省、市、县三级能源监察机构体系。同时运用价格手段,对7家超能耗限额标准的单位实施了惩罚性电价措施,对94家高耗能行业的生产企业进行认定并执行了差别电价政策,并完成了国家和省有关水泥、造纸、印染、化纤等多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
(四)大力实施重大节能工程。全省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编制下达了《2011年浙江省节能降耗与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计划》,安排节能项目565个,积极实施重大节能工程。进一步强化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推进能耗在线监控,重点监管对象由原来的1311家增加到2441家,对1108家重点用能单位实施了节能监察。组织开展了《浙江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导向目录》(第七批)征集工作,为全省节能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政策导向。组织申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节能服务公司国家及省级备案,大力扶持我省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