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首页  党务交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2-11-30     来源:党建工作网     浏览人次:0

省委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的建设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三者同为一体,学习是基础,创新是动力,服务是关键,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近几年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省顺应服务科学发展需要,努力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全面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次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三型”党组织,既为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根源和现实背景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是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四个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同步推进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机制等转型升级。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推进转型升级就是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服务上来,做到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中,加快由行政型向服务型、封闭型向开放型、“家长型”向民主型转变,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履行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履行政党职能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靠国家机器,二是靠对社会关系的整合。执政手段的运用,既取决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环境,也取决于党的执政架构和执政资源。在我国,国家权力和行政资源的配置,大部分集中在县以上的国家机关。与之相对应,中央和县以上地方党委可以较好地运用政治和社会两种手段来实施领导。对基层党组织来说,主要依赖的是社会手段,这就决定了基层党组织要完成好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就要更多地以服务的理念推进工作,以服务的方法开展活动,以服务的举措巩固核心。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应对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性工程。坚持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探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路径,是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我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构建一张功能强大、全社会覆盖的服务网络。一是以“上提下分”方式促覆盖。根据农村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村社会各个层面。推进城市街道“一社区一党组织”建设,探索升格社区党组织、建立楼道党支部和特色党小组等形式,推动社区党组织为辖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二是以区域联建模式促覆盖。跳出传统“单位”建党模式,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以园区统筹、街区统筹、村企统筹、片区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等模式,建立区域性党组织,通过发挥区域性党组织的“兜底”作用,实现区域内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全省已建立区域性党组织9285个、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9063个、区域党建和公共服务中心9178个。三是推进党在“两新”组织的“六个全覆盖”。实施“强基固网工程”,开展“集中攻坚月”专项行动,努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理顺关系、区域化党建、有效活动、工作保障等六个全覆盖。采取“以大带小、以条带块、以点带面”的方法,加强在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拥有80家以上会员单位且有一定数量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团体组建党组织工作。目前,全省已有29.2万家非公企业单建或联建党组织,占企业总数的89.5%。
统筹城乡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力量。一是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以乡村两级换届为契机,努力把服务能力强、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意识和能力。2012年我省“万人评组工”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本地本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对所接触党员的满意度评价分值,分别比上年提高2.7和4.0个百分点。二是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广泛组织评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发展、促进和谐方面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省市县乡四级联动评比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申报推荐基层党组织“闪光言行”3.9万条、党员“闪光言行”13.1万条,评出省级“月度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420例。三是推动党员干部立足本职联系服务群众。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进村入企”活动期间,全省共有19.6万余名党员干部走访2.8万个行政村、768.2万余户农户、11.7万家企业,帮助解决问题54.4万余个。大力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全省共创建党员示范窗口(岗位)1.85万个、党员先锋岗4.8万个。
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创新经验,形成一批贴近需求、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一是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网格服务体系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管理等工作。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都已推行网格化管理,共建立网格30.4万个,组建服务团队9.6万支,覆盖基层单位21.7万家。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广“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党员服务日”、“党代表工作室”等做法,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全省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4.9万支,吸纳党员志愿者82.47万余名。三是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实施温州、舟山、义乌三个“百人计划”,为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干部人才支持。组织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共建帮扶,共有2706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5658个村党组织结成对子,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都有共建单位。
全面深化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阵地建设,搭建一个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一是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融合。目前,全省共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点)19561个,覆盖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和53.47%的村(社区)。二是普遍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全省共建立党内关爱资金12119个,资金总额达6.74亿元,在关爱生活困难党员群众、支持帮扶党员群众创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积极构建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发布平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党内信息互通平台、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四大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
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落实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制。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县一级和基层单位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近7000个,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职责。二是构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各级“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建设,形成统筹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目前,省市县三级和1314个乡镇(街道)建立“两新”工委,共落实人员编制400多名。三是完善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制定出台扶持村级物业经济发展意见,明确从2012年开始五年内每年安排8000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
三、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
着力构建科学严密、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科学合理的组织设置和组织架构,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要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抓手,积极组建跨行业、跨单位的区域性党组织,充分发挥区域性党组织作为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的功能,将区域内各类组织全部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完善区域共建机制,全面深化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
着力构建民需导向、直面基层的服务帮扶体系。全面深化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挂职蹲点、挂钩结对、定期下访、基层锻炼等制度,推行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认领服务项目制度,推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心往下沉、人往下走,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增进群众感情。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深化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手绘民情地图”、“驻村百晓”、“三民工程”等做法,及时了解群众愿望和需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开展系列式的协商民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健全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互促、困难党员共帮、为民实事同办、和谐社会联建。
着力构建促进党内比学赶创、晋位升级的服务争先体系。着眼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晋级空间和动力,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全面推行五星级管理,指导每个党组织对照创建标准制定争星晋位目标,区分不同星级落实整改提高措施,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力争到2017年,全省9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建成服务型党组织。加强服务品牌培育,通过推行党组织“双重管理”、品牌建设项目化管理、领导直接联系品牌建设基地等途径,努力推出一批有实效、可持续、影响广的服务品牌。深化党员“闪光言行之星”考评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学先进见行动作贡献,形成人人争先、个个闪光的浓厚氛围。
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支撑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活动阵地建设、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基层党组织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强化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物质支撑。以发展物业经济为重点,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注重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层服务平台,加大基层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共享共用的区域综合性服务平台,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效能发挥最大化。
着力构建民主开放、奖优罚劣的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准,重视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群众满意度考评体系。科学设计考评指标,突出对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努力把各项创建要求转化为群众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指标体系。完善考评方式,通过上级党组织召开测评会,或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展电话、入户、信函调查等方式,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渠道。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考评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评优评先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版权所有 202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
地址: 邮编:315800 浙ICP备050145995 电话:0574-86891367 新闻热线:0574-86891375
新闻电邮:tiss@nbip.net 技术电邮:moyixn@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