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首页  党务交流
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
发布时间:2012-12-03     来源:党建工作网     浏览人次:0

雒树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了党章基本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反映了全党同志的共同心愿,对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中体现的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更加自觉主动地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
一、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最新最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定位的内容,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可以说,这是这次修改党章的最大的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效不断显现,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因此,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对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新丰富
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在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增写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完整表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全面把握,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充实改革开放的内容,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要性的新认识
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表明了我们党对坚持改革开放重大意义的认识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色。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矛盾明显增加,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完成这些目标任务,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特别是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了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与此相适应,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这对于提高全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在实践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适应事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确定了一些新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相应作了充实。在经济建设方面,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在政治建设方面,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在文化建设方面,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在社会建设方面,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成果。
五、充实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思想
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道,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和根本任务,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贯要求,也是党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现实需要。从本质上讲,党的纯洁性同先进性是一致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保持纯洁性,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夺取全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抓手。随着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管党治党任务越来越艰巨,保持队伍纯洁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始终把保持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经过90多年党建实践,我们逐步形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强调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立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新布局。思想建设是根本,发挥着引领前进方向、统一思想行动的重要作用;组织建设是关键,事关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的生机活力;作风建设是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建设是保障,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整体推进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有利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些年,在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随着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升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将更加自觉地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向科学化迈进。
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容,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责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政治品质。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始终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只有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六、充实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这是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需要和现实要求。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党章中强调创先争优,对于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对于激发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强调选拔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表明了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治国理政,关键在用人。用什么样的原则和标准选人用人,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五湖四海、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上来,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证了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把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写入党章,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选好用好干部是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是关键。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强调党重视监督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从严治党、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几代领导人都对党重视监督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与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党员干部监督还存在不足之处,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只有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才能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版权所有 202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
地址: 邮编:315800 浙ICP备050145995 电话:0574-86891367 新闻热线:0574-86891375
新闻电邮:tiss@nbip.net 技术电邮:moyixn@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