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奋斗,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以为十八大报告本身也是如此,在两万多字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根据我的粗浅体会,主要有以下十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和指导作用的新提升
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并在2007年10月十七大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但在十八大以前,它是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的方针定位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它的理论地位的新认定,是对其指导作用的新提升。
为什么这样提升呢?从根本上讲,有这样三点原因:
第一,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性决定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最新成果,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乃至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身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对长期存在的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的重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优特性决定的。从实践层面看,科学发展观至少有四大特点:一是科学内涵更具明确性。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言以蔽之,就是发展的科学性。只要把握“科学”二字,就把握了它的本质和精髓;二是思想要素更具实在性。内涵的四大要素,都很实在,一目了然;三是宣传解读更具普及性。科学发展观提出10年来,其认知度比较高,受众面比较广,普及层更大,深入人心;四是贯彻执行更具操作性。10年的实践证明,它提出的各项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坚持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这是由指导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性决定的。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看,都经历了由酝酿提出、实践检验、再正式确认的过程。关于毛泽东思想,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开始延安整风后,全党首先是党的高级干部,越来越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因而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关于邓小平理论,在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这个理念逐渐形成全党共识,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指导思想;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历史进入新的千年世纪之际,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日显突出,它回应了历史需要,2002年十六大将其确立为指导思想;关于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问题,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将它提升为新的指导思想,乃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之势所必至,是我们党指导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使然。
二、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历史的新总结
十八大报告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工作讲了十大成就,也讲了工作中的许多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是实事求是的。对过去10年历史总结的评价,是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从而更加明确了这些年来讲新阶段的内涵。
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报告作了两个层面的分析。从具体层面讲,一是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二是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三是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从深层原因讲,则归结为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提升为指导思想的历史说明。正因为如此,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其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这里,胡锦涛同志讲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将其归结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报告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报告尽管没有专门论述解放思想问题,但由于它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最根本的精神实质,而科学发展观是十八大报告的灵魂,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是贯穿整个报告的活的灵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认定
十七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重要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些什么内容;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在去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括了它的基本内涵。这是过去一直没有讲过的新思想。十八大报告继续发挥了十七大报告和去年七一讲话的观点,并作了新的概括,又有新的提法。
一是将党的90多年历史,归结为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报告说:毛泽东那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奋斗,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又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邓小平那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的改革开放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它推向了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党的历史的一个新概括,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准备到开创、捍卫和发展的四部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一目了然。
二是对道路、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内容需要增加。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体现“五位一体”建设。加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句,前者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后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这样,讲发展的目的性全面了,突出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样,对道路的表述更全面、更完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提升,对它的表述当然要修改。
三是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和作用有新的定位。在去年七一讲话中,只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次报告又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这样,三者的关系和作用更加明确了,也讲完整了。对它们的历史意义,报告有三个维度的定位。1、从历史维度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接力探索,都没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从实践维度言,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并且,报告对中国特色作了两个层面的界定。就其实体内容讲,即指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就其表现形式讲,则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四种;3、从理论维度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三个“总”,即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讲是全新的视野。它说明了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也正因为如此,报告强调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8个基本要求。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十六大提出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明确了具体要求。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的目标:
1、经济发展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经过10年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翻了一番,还有10年再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翻一番,是第一次讲;2、强调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个要求很高,讲得也很全面;3、强调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是根据去年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新提法;4、对人民生活,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这反映了广大老百姓的呼声;5、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述方面,或是十七大报告没讲的,或是讲得不多的。
应当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十八大报告作了全面部署,强调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主观努力,特别强调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如报告所说:只要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主要讲了四点:一是强调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这里将去年七一讲话说的 “民族伟大复兴”,改为“社会和谐稳定”,更有直接的现实针对性。
二是更加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怎样加快转变,报告提出四个“着力”,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其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三是扩展了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将过去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展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且对彼此间的关系作了具体说明。
四是对坚持走现代化新道路,提出了要抓好的各项任务。报告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对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这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后面的政治体制改革,都不再停留于空泛地讲重要性,而是结合具体问题深入地讲怎样深化改革。这样讲,是与时俱进的,也能解决问题。这里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牵住了牛鼻子;报告讲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样,具体指向非常明确,消除了一些人的顾虑。
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这是人们对十八大报告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胡锦涛同志讲这个问题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它在许多方面深化了十七大报告。
一是强调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样表述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国内外一些异见人士喋喋不休地炒作中国没有民主,必须作出回应。这三个“更加”就是说明:我们有广泛、充分和健全的民主,当然也有不足,因此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要在三个“更加注重”上。即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为什么是这三个“更加注重”呢?因为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要素,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因此,需要三个“更加注重”。
三是强调制度建设。去年七一讲话讲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次报告在去年讲话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解决那三个“不足”。
四是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过去比较多地是从统一战线角度讲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八大报告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提出,要求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其涵盖面更广。这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五是提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主要内容,一共讲了7条,非常具体实在。其中有一些是新提出的,比如: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报告强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获得了热烈拥护。
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以强调,既吸收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精华,又对导向重点有所调整,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这主要有:
一是强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这在过去的报告中是少有的。这说明报告立意高远,视野开阔,着力未来。
二是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新概括。在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只讲了一个倡导,这里拓展为三个倡导,并从三个层面,区分不同对象讲了三者关系。一是对国家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二是对全社会言,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所要求的。三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言,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讲的道德规范。这三个“倡导” 做到了,社会就能和谐,和谐社会就能实现。
三是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提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在近几年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央视节目中显现出来。坚持这个导向,对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将产生重大影响。
八、加强社会建设的新部署
社会建设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之后,在十七大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强调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讲推动社会建设,其新思想、新部署主要有:
一是将创新管理与改善民生并重。这一部分作为统领的两段文字分别讲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在改善民生一段,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管理一段,提出围绕构建首次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来推动创新,这为创新管理指明了方向。
二是在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突出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古代一直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树人很不容易,是长久之计和战略之策。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是教育公民、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选拔人才的重要导向。
三是强调教育公平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等那段话比过去讲的鲜明、彻底,体现了“教育公平”精神。关于就业问题,将其作为战略问题提出是第一次,充分表明了中央的决心。
四是第一次提出调节过高收入。分配失衡,穷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弊端。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和调节过高收入,深得民心。
九、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在十七大报告是百字文。十八大报告将它作为一章展开论述,扩展为千字文了。这一部分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主要有:
一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报告分了多个层次来讲,在强调它的重要性后,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报告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新词。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表述很全面、完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而关系到全人类。我们国家的出生态文明建设好了,就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是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一整段文字,是全新的思想。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道出了人们无限憧憬的美好愿望。
四是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今年国防安全的一个特点,是海域冲突不断。特别是日本上演“购岛”闹剧,使紧张局势为世界聚焦。鉴于这样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海洋安全,必须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十、党的建设科学化要全面提高到新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并作了展开论述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部分亮点多多,新话不断。
一是从党肩负的三大历史重任的高度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三大历史重任,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两大重任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到本世纪下半叶根据那时的国家发展和世界状况加以明确,这是党责无旁贷的重任。
二是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型政党”概念在2001年5月提出。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任务。十七大报告重申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这次报告将一“型”扩展为三“型”,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为什么要加“服务型”呢?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服务型”体现了这个宗旨。第二,邓小平讲过“领导就是服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当然是服务,讲“服务型”是对党和人民关系的正确表达。第三,这是针对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危险”而言的。强调“服务型”,是为了使党真正植根群众之中,重铸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创新型”,一则这些年一直讲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党,首先应当是“创新型”政党。再则,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就斐然。而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党,创新也应无止境。这样讲,既是对党的创新历史的肯定,也是党的历史使命所使然。讲“三型”,党的品质就讲完全了。
三是将信仰信念提到了新的高度。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这在过去的党代会报告中很少讲。对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过去比较多的是强调理论学习,所谓“学习型”政党就是突出学习二字。但学习,不能只强调学习马列知识,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坚定信仰信念。报告强调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讲到点子上了。
四是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去年七一讲话的亮点。这次报告讲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落实七一讲话的要求,使全党接受一次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再洗礼。它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也是为了克服去年讲的那“四大危险”而提的。
五是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十七大已提出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这次报告将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分开讲,是一大进步。“干部队伍”是个模糊概念,内涵不十分清楚,外延可大可小。这次明确了,党的建设讲的“干部队伍”就是“执政骨干队伍”。它不是泛指,而是特指。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报告强调了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是很有针对性的。造就有用人才,必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只有吃大苦、耐大劳,才有可能成大才。
六是提出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是一个新思想。它展现了党的开阔胸怀和弘大气魄。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加剧后,人才的国际化趋势愈益明显。各大国都在争抢人才。人才已淡化国籍,没有国界。我们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面向全球,广纳天下英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七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又是一个新思想。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经济社会很快发展,仅仅30多年,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消极腐败的危险也在增加,有的贪腐案件触目惊心。这是一个决策的两面结果,不可能只要前一个结果,不要后一个结果。党和政府能做的,就是使政策和制度建设跟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前一个好结果,最大限度地遏制后一个不好的结果。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十八大报告面对现实,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也为老百姓所拥护。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