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龙
回望发展历程,浙江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八八战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在浙江的实践,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
一、“八八战略”是事关浙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领省委“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逐步形成了引领浙江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2003年,省委首次提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随后启动实施“八八战略”。“八八战略”中的第一个“八”指的是,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区位、块状产业、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山海资源、环境和人文等优势,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第二个“八”指的是,探索和完善相应实施机制,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推动浙江发展再上新台阶。这些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创造的精神财富意义重大。
“八八战略”着眼长远,坚持的是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解决的是浙江走什么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这就要求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发展的意识不能淡化,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发展的干劲不能减弱。“八八战略”,强调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赢得更好发展。我们要坚决摒弃粗放型发展老路,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与效益上来。
“八八战略”内涵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体现的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浙江的实践。“八八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浙江”;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建设“平安浙江”;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这些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八八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我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八战略”立足实践,以浙江改革发展中形成的优势为基础,着眼的是发展思路的开拓创新。“八八战略”的各项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民营经济、市场先发、块状经济、人文底蕴等;有的是新形势下不断推进和深化的,如生态文明、山海并利、发展环境建设等;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而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等。面对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要求我们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不断认识和把握自身优势,努力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八八战略”突出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强调的是重民生、办实事。民生一头连着民需和民心,一头连着消费和市场,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八八战略”要求强省与富民相结合,支持和鼓励群众创业创新,千方百计促民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尽心尽职解民忧,把为民办实事纳入制度化轨道;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强调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基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必须咬定发展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始终坚持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的科学发展。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是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保障改善民生和注重生态环境中的增长。面对“成长的烦恼”,我们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千方百计破难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把群众的期待作为我们的目标,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的责任,常谋富民之策,多施惠民之举,使人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努力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水平的收入、更加优美的环境。同时,要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办好顺民意、解民忧、保民安的实事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终坚持把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作为工作着力点。近年来,我省发展的空间和环境约束日益凸显。拓展科学发展空间,必须以深化改革解决前进中的矛盾问题,以推进创新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努力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中构筑发展新优势。一方面,抓好新空间、新产业、新企业的拓展和培育,加大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研发和技改投入,从供给侧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和回乡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但如果忽视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就会加剧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反过来导致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始终坚持把善做善成作为工作要求。立足发展实际,我省提出了“四个翻一番”,即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我们把工作目标分解为“一三五”三个阶段。“一”就是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工作,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增长8%以上和财政收入增长8%的预期目标。“三”就是在今后三年全面完成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五”就是今后五年即到2017年在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超越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和2.2万元的目标,为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关键要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成为制约浙江现代化建设的短板。破解这些困难,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做足科学发展这篇大文章。
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从浙江实际看,要按照先行先试要求,紧紧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带动和促进各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标准整合提升,实施开发区末位淘汰制,切实把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以及浙商投资创业的首选地。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针对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合理、人才辈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形成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产业、需求和城市化”三大支撑。产业上,要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着眼于结构升级和工业强省目标,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做大做强,同时抓好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需求上,一方面要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继续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敢于消费,从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消费需求两方面夯实经济增长基础。从现阶段看,国际市场仍然是浙江发展必须借助的外部力量。因此,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城市化方面,今后一个时期,如果浙江城市化得到较好推进,就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是浙江实现内生增长的源泉所在。
硬化“结构、效益、资源环境、就业社保”四大约束。优化结构,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早日实现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的转变。当前,浙江促进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是,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提高高新产业和高新企业的比重。提高效益,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形成更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把全省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此,全省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浙江。促进就业创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当前,要切实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翻一番”过程中,确保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更加稳定的就业岗位,有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使全省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原载《求是》杂志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