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类别:首页  党务交流
如何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13-03-08     来源:党建工作网     浏览人次:0

时间:2013/3/8  来源:《人民日报》15版

坚持深化改革 力促融合发展

——如何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柳斌杰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新的政策、新的举措。大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将激励几代人为之献身、为之奋斗。
民族要复兴,文化是先导。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是与实现上述三大战略目标,与改革发展的理论、实践和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方面的新要求密切相关,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是很有针对性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在“扎实推进”上下功夫。
“扎实推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真正走上科学道路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从十六大前适应性的改革、应对性的改革,转变为实质性的改革,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起点。十八大之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依然是深化改革。因为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亟待进一步发挥,文化创造力和传播力亟待提高。文化战线一定要按照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第一,铸造文化之魂,让中国人在精神上立起来。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创造、选择、提倡、传播引导社会风尚和照亮人们心灵的先进文化,大力传承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精神,积极推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播真理和科学技术的优秀作品,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服务。要把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科学、文艺方面的好作品传播放在首位,用文化品位高、内容质量好和正确导向强的优秀文化作品,教育人民、促进发展,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要加快完成转企改制,使各类市场主体到位;加快落实“三改一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文化领域的“航空母舰”和战略投资者,培育市场主导力量。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培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和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各类要素市场,加速版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做好宏观调控、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积极为改革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自主运行,发挥市场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形成有利于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文化体制和机制。
第三,促进产业跨越发展,壮大文化硬实力。文化除了精神、内容以外,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也需要硬实力。生产、流通、消费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过去我们这点是缺位的,所以越做越弱。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之魂的传播提供强有力的经济载体。要大力实施文化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提升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的聚集能力和开发能力,发展以数字文化为主体的新媒体新业态,提升文化产品内容质量、市场覆盖面和传播能力,改造流通企业和市场网络,加快开拓农村和国际两个市场,提高新闻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整体增强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能力。以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提供高效平台和有力保障。
第四,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文化民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快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全民阅读同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不断采取新形式深入下去;推动以“东风工程”为重点的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惠及更多的民族兄弟;支持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建设,继续做好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五,改造新闻、文化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传播能力。要加快构建和发展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传播能力。要加快高新技术主导的新媒体、新平台、新载体的研发和使用,巩固提高新闻、文化传播的传统载体和发行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传播平台建设,应用新技术、新媒体传播先进文化。要积极实施对外传播品牌工程,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培育对外传播知名企业,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第六,改进文化管理方式,维护文化安全。要以法规为依据、以“扫黄打非”为切入点,加大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和非法传播,打击严重侵权盗版行为,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保护版权创造能力。要创新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新格局。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职能、管办分离,切实发挥好党委、行政、市场各自管理的职能,依法维护公民利益、市场秩序和国家文化安全。
“扎实推进”要走融合发展之路
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预言,21世纪将会出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平台与新能源融合、工商贸等生产方式和公民生活方式变革的革命,将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个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强调的这种融合发展,实际上是包括文化在内的人类发展的必然。
文化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我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出发把握文化范畴,重点研究部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的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融合发展,不仅符合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体现。
第一,坚持发展第一要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发挥好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要着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要发挥文化产业作为创意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独特优势,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使之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抓好发展这一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我们的祖先崇尚的是以求善为主的道德文化,是形而上的,反对形而下的。西方文化属于求真的文化,崇尚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探究宇宙、地球和世界。我们今天搞文化建设一定要与时俱进,看到西方科学文化和中华道德文化的互补性。要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三,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历来彼此融合、互动发展,从造纸术、印刷术,到机器印刷业、无线电、广播、电视,直到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技术,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文化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创造活力,必须及时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发展之中。以新闻出版业为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数字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出版传媒企业如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转型意味着变革,但这种变革不是对过去的彻底否定,也不是新与旧、活与死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转型的最高境界不是替代而是融合,新媒体技术正在使出版业向着更宽泛的内容产业各领域扩展。图书、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将发挥各自的载体优势,全方位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融合不仅会对原有的产业做加法,也将衍生出新的产业。这种融合将使内容产业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覆盖最大化,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将变得空前丰盛。
建设文化强国不是喊口号,而要虚事实做、埋头实干,贯彻落实好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切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让全体人民的精神创造力、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新力迸发出来,共铸中华民族“文化之魂”。

版权所有 202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
地址: 邮编:315800 浙ICP备050145995 电话:0574-86891367 新闻热线:0574-86891375
新闻电邮:tiss@nbip.net 技术电邮:moyixn@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