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呵欠,其他人也会忍不住要打;副驾驶座上的人睡着了,司机也会感觉疲乏。有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心态具有传染性。而正能量的感染力同样强大,孩子的笑脸、运动的活力、情侣的爱意,都会让人身心愉悦。释放正能量的人越多,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就越大,个人能感受到的正能量也会越多。这样的良性循环,有赖每个人的给力,更有赖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传递”。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正能量的激发,最终正是落实在每个人的“四德”中。很多时候,不需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无关生死存亡的抉择,而只是默默的坚守、日常的践行,遵循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正如以微薄之力行微小之善的“最美洗脚妹”刘丽代表,正如赡养孤老弃儿的“雷锋家乡活雷锋”杨绍军代表,行虽未惊世,义却能干云。这些榜样,友之师之,敬之学之,可为正能量不竭的源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说,道德建设需要“知行合一”,可谓关键。
当然,我们也应理解批评、抱怨,更应看到,所谓负情绪中,包含着需要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包含着公众对社会管理者的热切期盼。如果能打开其中的心结、理顺里面的矛盾,负情绪也会转化成正能量。两会上,代表委员畅所欲言,整个社会头脑激荡,即便指出问题、进行批评,即便有争论、有碰撞,都是在为国家的未来谋划、为公众的福祉着想,这不正是宝贵的正能量吗?而两会之外的社会事务,又何尝不是如此?
“梦”是去年的年度汉字,“中国梦”也是两会热词。很多代表委员谈到,“中国梦”的内涵,不仅是经济发展、国力跃进,更应该包括文化复兴。这缺少不了民族精神的重整重塑,更缺少不了每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总结的核心价值,整合全社会共同的追求,才能有正能量的不断释放,也才能有“中国梦”向我们的一步步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