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无我与忘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评说诗词境界,又何尝不是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尤其对领导干部而言,为政一任,何时有我、何处无我、何地忘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我,是自我意识的凸显、角色定位的确认,涵养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气魄,孕育着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勇气。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唯其如此,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才有舍我其谁的担当;面对干事创业的焦点,才有时不我待的紧迫;面对群众利益的痛点,才有存乎一心的真诚。如果承担责任时往后缩,推动发展时往后站,出了事总是先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如此不知有我,又怎能不贻误发展机会、把问题和矛盾击鼓传花?
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面对功名利禄太把自己当回事,面对荣辱得失太执着于自我,必然心为物役、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当地位、级别、待遇在价值排序上占据优先,当物质、福利、享受在人生追求中位居前列,领导干部又如何能静下心来干事谋事?功名面前无我,则有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寒波澹澹、白鸟悠悠的宁静。惟其无我,方可来去随意、心如平湖,不为利益所诱、不为物质所惑、不为金钱所动。
无我之上,更有忘我。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参禅时专心致志,每当弟子通报有人慕名拜访,禅师总是反问道:“谁是禅师?”这说的就是一种忘我之境,物我两忘、宠辱皆忘,有一种乐在其中、心无旁骛的专注,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在的胸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了事业,可以忘我;为了人民,可以忘私。忘记小我,是为了成就无私奉献的大我;忘记个人的自我,是为了成全千百万人的自我。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有了忘我的专注与胸襟,就能获得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脱离蝇营狗苟和斤斤计较,体会追求梦想和奉献付出的精神快乐。
有我、无我与忘我,归根结底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为政一任,是造福一方,为群众谋利益,还是利欲熏心,为个人求享乐?处在关键岗位,是秉持谦卑之心敬畏权力、敬畏群众,还是抱着自大之意盛气凌人、高高在上?懂得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真谛,明白了舟水之喻、兴衰之理,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就清楚了“我”该放在什么位置。
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领导干部做到事业有我、功名无我、奉献忘我,则不仅是群众的福音,更会获得臻于化境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