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发展。着眼于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敢为者创造更好的空间和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敢为者说句公道话,用公道为其暖心。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那些有本事、敢作为、勇担当的干部说句公道话,帮其扫除工作中的障碍和阻力,既是对讲党性的灵活运用,也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一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障痼疾开刀的敢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队伍。事实上,一批心里装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有强烈责任担当的干部确实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风气,再加上这些干部客观上或多或少地具有个性鲜明、行事风格独特、工作方法追求“短平快”的特征,极易让其显得“与众不同”,继而成为其他干部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在工作中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压力。尤其在风气不够好的地方和单位,各方面对他们的认识往往不尽一致,这些干部极易受到委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当事人心里会倍感委屈、无奈,而且也会让其他干事者心生凉意,继而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此时,组织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实事求是对待他们、客观公正评价他们,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其说句公道话,在有机会时还应不受外界影响大胆推荐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干部为人民尽责、为改革出力。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为敢为者说公道话,考量的是责任担当,考验的是能力水平。公道正派地把合适的人选用到合适岗位,自然需要责任担当。当敢作敢为的干部在工作中遭遇困难时能“挺一把”,同样需要担当。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怕字当头不敢说、私字作怪不愿说、虚字打底不会说的毛病,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和保护出于公心的善为者。
说公道话,离不开掌握实情,否则就“无从说起”。因此,必须做好“知人善任”这门课。只有摸清了干部的“底子”,全面客观辩证地掌握实情,才知道其遭遇的来龙去脉,进而客观评价其能力水平。否则,想给其撑腰鼓劲壮胆也无从下手。在选配干部时,要坚持人岗相适的原则,综合考虑组织的需要和干部本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潜在缺点等因素,在前置阶段就为其消除可能出现的病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容错试错机制亦为重要。在容错机制中合理地宽容干部的失误,营造支持改革、有为才有位的环境,让干事创业者有明确的风险预期和行为预期,进而激励其敢于担当、依法作为的精神面貌。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好干部”是决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核心竞争力。把富有责任担当的干部选好用好,在其努力工作而又遭遇挫折乃至非议时,多为其撑腰壮胆,其工作才能注入更多的动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才能生生不息,人民的伟大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转自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