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正在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起社会热议,圈住了不少粉丝。我们从观众热议的背后读出什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邀请党员干部谈体会、说心声。
剧中“老革命”陈岩石讲了一堂特殊党课,有个情节是:1945年15岁的他火线入党,加入尖刀班“骗取”扛炸药包炸日伪碉堡“特权”的故事。陈岩石“骗取”的“特权”是冲锋上阵的“名额”、率先对敌的“优先”、牺牲报国的“荣誉”,这种为完成组织安排任务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担当,为践行党旗下的誓言不顾生命、舍生取义的精神,是电视剧击中观众情感“泪点”、触发民众内心“善点”的文艺升华。
这堂党课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感慨共产党人的信仰、奉献、担当令人感动和震撼心灵。这流露出了社会对担当精神的推崇和呼唤,对奉献群体的爱戴和期盼。虽然,陈岩石只是艺术塑造的人物,但“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版的“陈岩石”在每个历史时期、每一行业领域,时时处处都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不畏酷刑逼供,丢下“我的主义,就是反满抗日”而慷慨就义的赵一曼;为改变兰考的贫穷落后面貌,忍着病痛奔走在工作一线的焦裕禄;为绿化家乡荒山,不辞辛苦、宵衣旰食的杨善洲……不管是生与死考验的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建设的和平年代,他们时刻擦亮共产党人的奉献名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信之坚定,仰之忘我。作为党员干部,既然拿到了为民服务的“名额”,占据了无私奉献的“先机”,就要接好“陈岩石”们传下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心系人民。而不能当“孙连城”式的公堂木偶,尸位素餐,为官不为。不管身在什么岗位、居于什么职位、干着什么工作,都要成为追求理想的实干家、践行信仰的带头人,临阵忘“惧”、公而忘“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奔康逐梦的行军路上,擦亮无私奉献的“名片”、抢得实干苦干的“特权”,成为新时期的“陈岩石”。
(转自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