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10余场宣讲,覆盖北仑区近千名老人、中小学生……这个火热的夏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红色寻迹·薪火相传”大学生理论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以红色研学、理论宣讲等形式走进北仑区各街道社区,将学习党的历史与讲述党的故事结合起来,深入一线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和奋斗故事,面对面开展了一场场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使红色教育“走新”又走心、接地气更有人气。
“请小朋友打开这一封书信。”
“阿爸,我不后悔,只是还有好多的事情未完,还有好多的心愿未了啊。我每天拼命的工作,就是想早日看到革命的胜利。看到国家的富强,看到那些贫困的人过上好日子。可惜啊,阿爸,不要难过,您和弟弟,好好活着,你们终将会看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我愿意为了革命事业付出我的生命只为了最后的胜利!”宣讲队员茹浩楠以一封家书引入了这节微课的主题: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精神。“张人亚守护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和国内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他的精神和事迹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新一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张人亚的红色精神,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回响在社区文化礼堂。
“1930年10月5日,卓兰芳在黑沉沉的夜色中走向刑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一路上高唱着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0岁。”宣讲队员黄振东同学用低沉的嗓音缓缓说到,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研学成果转化思政微课
去年化学工程学院“红色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红色研学,探寻宁波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寻访优秀共产党员。今年6月底开始,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就积极策划构思、大胆创新尝试,打造“红色寻迹·薪火相传”红色微课堂,将去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丰硕成果转化为一堂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思政微课。
实践团成员郝钰佳同学通过整理与北仑设区见证者和建设者、原北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锡雄的访谈记录,结合文献报刊查阅,制作了微课《北仑建区精神》;凌宇豪、黄振东同学反复查看探访卓兰芳故居时的影像资料和解说词,制作了微课《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百年英烈卓兰芳》;王岚同学从自己身边的青春榜样着手,讲述了我校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吐送托合提·阿西木、团市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表现突出的青年志愿者”冯音捷等同学的抗疫事迹,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发出了《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的感触……实践团成员们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授课方式、反映青年风貌,一遍遍打磨自己的微课宣讲稿,力求宣讲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深入浅出,使微课兼具叙事性及理论意义,增强互动性、生动性。
实践归来话收获感悟
回首这一段火热的实践经历,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社会实践像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思政课上讲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变得可观、可感、可行。”这是参加实践团员们的共同感受。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团队协作、学会了表达自我、学会了用心思考。”实践团团长茹浩楠如是说道。
“我的微课讲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一‘先富带后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脱贫攻坚战略举措,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我相信,社区的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们听完微课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山海情缘将在乡村振兴事业中赓续绵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宣讲员徐玥同学动情说到。
在一次次讲述中一遍遍感悟红色精神,“红色寻迹·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梦想融入了“中国梦”中,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增长知识、砥砺青春,以青春之名,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和智慧。